没有挫折的人生不能算是美好的人生。俄国科学家列别捷夫也曾说过:“平静的湖面,练不出精悍的水手,安逸的环境,造不出时代的伟人。”早在战国时期孟轲也有相似观点: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,必先苦其心志,劳其筋骨,饿其体肤,空乏其身,行拂乱其所为,所以动心忍性,曾益其所不能。这些都说明挫折是磨炼一个人的意志,使人走向成熟和成功的重要内容和途径。
那么挫折教育就是一味地打击孩子吗?挫折教育不能一蹴而就,家长们应该分为四个阶段循序渐进地对孩子进行“治疗”。
第一阶段:培养孩子的信任感。
适用年龄:0~1岁,低幼阶段。孩子的挫折教育在出生后就应该开始。这个阶段的孩子需要家长格外的照顾与养育,家长应该积极与孩子建立健康的亲子关系,让孩子对家人及环境产生美好的信任感觉,为与孩子的沟通打下基础。
第二阶段:培养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。
适用年龄:1~3岁,幼儿阶段。当孩子可以站立、行走了,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,让他自己独立去完成,不要总是抱着或者帮他迈步等。孩子动作发展的同时也是心理的不断发展完善。孩子稍大后,可以让他试着料理自己的生活,在自理的过程中能够培养孩子的自信心,并迁移到以后的生活和交往中去。
第三阶段:培养孩子心理的独立性。
适用年龄:3~5岁,幼儿园阶段。平时我们总会教育孩子要助人为乐,并且也在身体力行地帮助孩子。然而有时候需要孩子独立完成的事情,却给予过多帮助的话,反而会让孩子产生依赖心理。只要是孩子有兴趣的事情就鼓励他独立去做。
第四阶段:培养孩子解决问题的能力。
适用年龄:5~6岁,学前阶段。孩子步入课堂后,传统的教育重视数理逻辑和语言表达能力,但这仅仅是学习的一个层面,更重要的是要培养他的求知欲,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。不少孩子总喜欢打破沙锅问到底,这就是他在思考问题的表现,此时,家长应该耐心解答,即使是自己回答不出来的问题,也不要怕丢面子,可以和孩子一起查阅书籍、进行试验来探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