服务电话400-108-1087

解读儿童学习动力为何消退

2012.04.21
  每当暑期来临,除了孩子们要上各种培训班之外,家长们也积极地总结孩子一学期的表现。据了解,有不少家长在教育子女的过程中遇到教育难题。孩子们对学习不感兴趣,对学习缺乏主动性,自我约束能力差,爱贪玩,学习上懒惰等等。事实上,这些都可以归结于没有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。(文章来源:摇篮网)
 
  好的学习习惯从兴趣开始
 
  在上述的学习习惯现状分析中,发现孩子的兴趣是一个很重要的影响因素。据记者的抽样调查后了解到,大部分学生在课堂存在“走神儿”现象,而且在 做作业的时候,也常常是边做边玩,或者是边听音乐边写作业。这种无法集中精力、专心致志的学习习惯如果要纠正过来,就要先注意兴趣的引导。比如,通过一些 游戏、故事的形式将所学的知识点穿插到里面去,这当然需要家长的耐心和细心。不过,家长也可以选择一些专业的儿童教育机构,通过课堂形式来吸引孩子对知识 的好奇心和欲望。而在选择机构时,应当尽量选择老师作为学习引导者的机构,这种方式能鼓励孩子对知识进行自我探索,激发孩子的学习热情,如果只是一味地让 孩子去背单记、记语法这种形式,一定又会让孩子转而去找更能吸引他注意力的事情做了。
 
 
  最常见的三个坏习惯
 
  一.注意力不集中
 
  其实虽然表面上看来是课堂中的大问题,其实家长们在家中的影响也是不可忽视的。一些家长出于对孩子的关爱,在孩子做作业 的时候往往会“打断”他们,进屋送一些水果、或者递水等行为,或者催促孩子快点完成某事然后可以做点别的,这些其实结果都会让孩子的思路时常中断,养成习 惯之后到了课堂也无法集中。
 
  二.没耐心,怕失败
 
  如果孩子出现了这样的状况,家长就需要先自己想一想,是不是每次孩子只要一提要求就会立刻答应? 或者小朋友间一出现争执家长就会马上出面调停?其实,孩子在做什么事情的时候都可以对耐心有影响,家长需要对孩子的需求进行一些“延迟满足”,这个过程能 够让孩子学会等待和忍耐,从而知道任何事情都是来之不易的。而且,生活中的一些小困难并不会让孩子感到挫败,而是让他理解,人与人之间本来就会产生摩擦 的,但是解决问题的方法就是自己的真心和耐心。
 
  三.胆子小,适应能力差
 
  如果孩子不能很好地融入一个环境,那么接受知识的触媒就不会敏感。很多刚上小学的孩子之所以没有好好听讲, 是因为他习惯了家长的照顾,一旦离开就会没有安全感,更不用说学习了。如何改正这种坏习惯呢?就是要引导孩子接受挫败、接受挑战的平常心。
 
  父母是影响孩子最深的人,孩子的习惯、性格都与日常教育息息相关。如果家长过多关注分数,孩子性格素质上的完整性一定比不上那些在努力 过程中备受肯定的孩子。所以,在孩子学习动力流失的同时,家长的补救措施不应着眼于孩子,应先反思自己的教育思路,否则,一味地谴责孩子,只会让孩子在学 习的乐趣中越走越远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