遵循认知
融合国际先进教育理念
培养孩子的自立精神,就是让孩子学会依靠自己,挣自己的钱,吃自己的饭。
所谓自立,就是不依赖别人而是靠自己的努力做事。自立是一种自我生存的意识,也是现代人追求的心理品质。在当今时代,每一个人必须具备自立精神,这是社会的要求,也是自身发展的需要。一旦具备了自立精神,就比较容易适应社会,就能更好地发展。
现代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写过一首《自立歌》:“滴自己的汗,吃自己的饭,自己的事自己干,靠人靠天靠祖上,不算是好汉!”可以说,这首小诗用最通俗易懂的语言对自立做了最精辟的解释。用陶行知自己的话说:“写这首诗,志在勉励青年打破依赖性,不再做那贪图享福之少爷小姐。”
实际上,培养孩子的自立精神,就是让孩子学会依靠自己,挣自己的钱,吃自己的饭,从而有效培养他的财商。这一点,香港著名实业家李嘉诚先生给今天的父母做出了很好的榜样。
长期以来,李嘉诚先生特别支持内地的公共事业,历年累计捐款已达4亿多港元。他曾设立2亿港元的中西部教育基金,帮助中国西部改善落后的现状。
李嘉诚不仅事业有成,而且在教子成才方面也有自己与众不同的见解。他教育两个孩子不要依靠父母生活,而应该依靠自己的努力,通过刻苦学习为以后的事业打下坚实的基础,只有这样,才能真正练就一身立足于社会的高超本领。
李泽钜兄弟俩只有八九岁时,李嘉诚就开始有意识地培养他们的商业思维。他让孩子们参加董事会,一方面让他们列席旁听,另一方面也让他们就某些问题发表自己的见解。通过参加董事会,两个孩子在取到了父亲以诚信取胜的生意经的同时,也提高了自己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。更重要的是,这段经历为他们未来的事业发展添加了成功的砝码。
李嘉诚不希望孩子生活得过于安逸,他要让孩子体验到生活的艰辛。所以,从很小的时候起,李泽钜两兄弟就经常与父亲一起挤电车,上学也是这样,他们感觉自己与普通人家的孩子一样。
为此,他们还常常感到奇怪,于是李嘉诚温和地解释说:“在电车上能接触到许多不同职业、不同阶层的人,从他们身上可以看到从业者的艰辛,可以看到平民大众的生活。只有经常与他们在一起,才能体会到任何东西都是来之不易的,这些都是坐在私家车上无法得到的。”
此外,李嘉诚也很少给他们零花钱。有时候,李泽钜兄弟俩就怀疑,自己的父亲是真的像其他人说的那么富有吗?不过,随着年龄的增长,他们渐渐地明白,并不是所有的孩子都能在圣诞节或其他节日收到一份丰厚的礼物,他们只是非常幸运的少数人而已。而他们的幸运来自于父亲的辛劳与汗水。正是凭着一股韧劲,他们的父亲在困苦的战乱年代,在十几岁时,就担负起养活兄弟姐妹的重担,通过不断地勤奋学习,他们的父亲才拥有了现在的成就。
最终,两个孩子没有辜负李嘉诚的期望,都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美国的斯坦福大学,并以优异的成绩毕业。毕业后,他们希望父亲的公司里干一番事业。然而,李嘉诚却断然拒绝了,他要把他们推向社会,让他们在社会的风雨中成长,锻炼成才!
于是,兄弟俩到了加拿大,一个开设了地产公司,另一个则成了多伦多投资银行最年轻的合伙人。他们兄弟俩凭着从小养成的坚韧不拨的毅力克服了难以想象的困难,把公司和银行办得有声有色,成了加拿大商界出类拔萃的人物。
正是李嘉诚的“冷酷无情”,把孩子逼上了自立之路,造就了他们勇敢坚毅、不屈不挠的人格和品性。
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,李泽钜两兄弟从父亲那里得到的确实是一笔无价的财富——自立。因为有了它,他们的人生才变得更有价值。能够掌握自己人生轨迹的人,是成功的,更是幸福的。
一个孩子如果不能自立自强,只能是父母和社会的负担。但是,现在有些父母的确没给孩子自立自强的机会。现在的孩子都是独生子女,父母对他们娇生惯养。这样只会造成他们长大后生活自理能力极差,自立也就无从谈起了。
财商培养建议:
1.帮孩子克服依赖心理
善于驾驭自我命运的人是最幸福的人。孩子只有摆脱依赖,抛弃“拐杖”,具有自信,自主自立,才能走向成功。培养孩子的自立精神,首先要帮助孩子克服依赖心理,否则,孩子就会在人生路上失很多机会。
德国诗人歌德曾说:“谁若不能主宰自己,谁就永远是一个奴隶。”可以设想,一个处处依赖父母、依赖别人,把自己的命运寄托在他人身上的人,怎么可能会有大的作为呢?
依赖心理是一种消极的心理状态,会影响孩子独立人格的完善,制约孩子自主性和创造力的发挥,从而阻碍其自立能力的提高。所以,一定不要让孩子依赖父母,要让孩子明白,父母不能跟他一辈子,他自己一定要学会自立,学会独立生活。
2.给孩子成长的机会
作为父母,给予孩子真正的爱,就是要努力为孩子创造一个广阔的空间。大胆放开手,给孩子成长的机会,让他自己成长,这样才能培养孩子的自立精神。正如现代政论家邹韬奋所说:“凡是儿童自己可以干得来的事情,总是让他们自己去于,看护或教师至多在旁指导或看着,决不越俎代庖,这是要从小就养成他们的自立精神。”
如果父母总是认为孩子还小,什么事都不懂,什么也不会做,所以就必须为孩子做这做那,那么孩子可能就因此永远没有“长大的机会了。”
其实,在孩子成长的道路上,存在着一个非常温柔的陷阱,这是父母由于过分庇护孩子而亲手为孩子辛辛苦苦挖掘的。掉进陷阱里的孩子,由于被剥夺了犯错误和改正错误的权利,从而失去了自己成长的机会,也就丧失了自立精神。
3.多鼓励孩子
要让孩子变得自立,父母就应该时刻鼓励孩子,让孩子在困难面前不低头,要勇往直前,不卑不亢。孩子在开始独立做事的时候,即使结果算不上完美,出现一此失误,父母也应该鼓励他,否则孩子就会丧失自信心,产生自卑感。当然,父母还可以鼓励孩子做一些从未尝试过的事情,多接触一些社会活动。
另外,孩子在自立方面取得了进步,父母要及时肯定和鼓励孩子,让孩子对自己的行为有信心。这样孩子才能继续一如既往地按照要求去做,形成孩子自立与父母鼓励的良性循环,进而让孩子实现真正的自立。
4.让孩子吃点苦
要让孩子吃点苦,受点磨难,这是为了磨砺他的意志,陶冶他的情操,丰富他的阅历,当然,更有利于培养他的自立精神。
天下父母都疼爱自己的孩子,但只有为孩子准备好一切才是爱吗?不是。要舍得对孩子进行吃苦教育,孩子才能真正自立于社会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