每个人身上都有优点与缺点,爱看到优点的人比总看到别人缺点的人会更快乐、也更受欢迎一些。所以,我们鼓励每个人多去看别人的优点,多去欣赏别人,它带给别人自信的同时也愉悦了自己。一个会欣赏别人的人,是自信的、快乐的、勇敢的、开放的。而这项本领,可以、也需要从小培养。很多家长认为,让一个不懂事的孩子懂得欣赏别人,难度很大。其实并非如此,生活中的点点滴滴都是极好的素材,就看你怎么使用。
一、要先让孩子学会欣赏自己
思维训练专家指出,一个会欣赏别人的人,首先要会欣赏自己,而要会欣赏自己,就要有自信,要有自信,就要有成功的感觉,要有成功的感觉,则要能做到,也就是经常有完成自己能力范围内的任务的机会。而当他完成时,还能及时从周围人得到具体的反馈,对他的努力与进步表示肯定。
所以,对家长来说,重要的是多提供一些难度与孩子能力相当的事给孩子去完成。其中又有一定的技巧,一个很重要的方法是把学习或要完成的东西进行分解,而不是要求孩子一步到位。
比如走路,所有的孩子都不是一下子就会走路的,如果要求他一开始就会走、走得好,对他的自信只能是一个打击。而应把走路这件事分解为很多块,比如扶着东西走、走走爬爬、走得摇摇晃晃、走时摔跤不多了……孩子每完成一个阶段,都是付出了努力的,这个时候要给予鼓励。
二、家长要多给孩子经历的机会
在孩子的学习与探索中,有一个问题要注意,就是很多家长常帮倒忙,总是忍不住要伸手去帮孩子,其结果是剥夺了孩子发现自己的机会与权利,这对自信心的构建没有丝毫的好处。其实,在成长中,每个孩子都天然地会去发现自己,并从中感受自己的能力,比如婴儿的翻身,他很努力地翻,但开始时总是不能成功,在一边的家长如忍不住用手推一下,帮他一把,这样做的结果是让他体验不到自己翻过去的成就与快乐,而事实上,孩子是完全可以自己完成翻身这个动作,而且他还会找到一个自己最舒服、最有效的翻身方法,在完成翻身这个动作过程中,他会体会、并找到自己的优势。
家长要做的,就是给孩子一个鼓励的眼神,或跟他说:宝宝,你这次翻得不错耶,你好努力哦。让他知道他的努力你是明白的,就足够了。这样,孩子会有勇气继续尝试新的东西,他的自信也会建立起来。而孩子知道被人欣赏是一件很舒服的事后,他才会去欣赏别人。
三、孩子经历时要给予正面引导
只有同样努力过的人,才会欣赏别人的成就与努力,因为只有努力过,才知道要做到某个程度,是需要花很多功夫的,是很难的。
比如,当他看到一株芍药开得非常好时,他会发出欣赏的话语:这个花开得太好了,你是怎么种的?能不能教我?面对这样的孩子,相信没有人会不喜欢。
小朋友多去经历,才能知道其中的难处,而且在这种经历中,得到正面的、积极的引导,才能学会欣赏别人,如果在他经历时,总是遇到挫败,他会放弃。要,家长首先要会欣赏自己的孩子,要认同、肯定孩子的每一点努力与付出。在这样的环境中成长,孩子自然而然地也会欣赏别人。